普氏野马曾分布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过去受盗猎和环境因素影响,这一物种曾在中国绝迹。野马来自野外林业,现在又将回到野外,这中间历经近40年,为了野马种群扩大,林业工作者做了哪些努力?“落户”新家后还有哪些挑战?
1985年,原国家林业部启动“野马返乡计划”,先后数次从英国、德国和美国引进野马,在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繁育保护。在当时,当务之急就是要扩大种群数量。但那时并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依靠笨功夫、苦功夫。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野生动物管理科科长 赵建友:发现母马有临产症状,一晚上要守着它,观察它的情况,当时条件比较落后,就得蹲守在那里看护。直到母马安全生产,小马驹吃到初乳,能站起来活动以后,一颗心也就落地了。
仅仅是饲草方面,保护中心就做了大量的尝试,草的种类,需不需要加工,这些都摸索着来。中心引进林业大学生,专门成立种草队,从16个饲草品种中,最终筛选出四至五个适口性最好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副主任 聂福彪:现在两个渠道,继续在探讨饲草多样性的问题,还有200多亩地的试验田,包括还种了一些中草药,让它在采食的过程中绿化,解决一些疾病的问题。
饲养经验越来越丰富,马驹的成活率也从最开始的百分之六七十,上升到90%以上。随着种群数量扩大,2010年、2012年,国家分两批次,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约1万公顷的马圈湾等湿地,半散养了28匹普氏野马龙八国际。截至今年7月底,野马数量增加到了102匹,随之而来的,就是承载量的问题。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林业工程师 姜雪:我们现在的放归地(马圈湾),已经不能承载它们现在的种群数量了,已经开始出现因为争夺领地,马群和马群之间、种群和种群之间开始打斗,杀婴的行为已经开始出现了。而且,近几年监测数据表示,它们的繁殖数量已经开始慢慢递减了,说明它的活动范围太小了,会影响到它的繁衍。
放归的底气基于多年的监测,原先,保护区要在冬天的时候对普氏野马补饲补水,但经过最近的半野化观察,野马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连续5年没有进行人工补充饲料,野性也得到了恢复。就在放归前,还邀请了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在放归的每个马群中挑选出一匹母马,佩戴项圈,未来即使在人为不打扰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效监测马群的活动轨迹和活力状况。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兽医师 恩特马汗·阿站汗:目前的野马情况来看,它已经适应了野外生活。
据了解,针对大型野生动物转移,国际上多采用麻醉装箱。但由于本次放归的普氏野马数量大,沿途无铺装道路,经过专家组综合评定,选择人为“伴行”的方式更加安全稳妥。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林业工程师 姜雪:麻醉装箱对野生动物身体上的伤害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这个路比较颠簸,要是把它们装箱,装到卡车里面,运输的过程当中也不太安全。
野马的新家位于大马迷兔湿地,这里水草丰茂、天然泉眼星罗棋布,是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抵达新家后,工作人员将通过项圈监测其行动轨迹,等两三年后,普氏野马适应新环境后,基本不会再进行人为干预。
普氏野马曾分布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过去受盗猎和环境因素影响,这一物种曾在中国绝迹。1985年龙八国际,原国家林业部启动“野马返乡计划”,先后数次从英国、德国和美国引进野马,在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和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繁育保护。抵达新家后,工作人员将通过项圈监测其行动轨迹,等两三年后,普氏野马适应新环境后,基本不会再进行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