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业保护观念的缺失许多人对林业资源保护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林业资源保护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关联,认为多进行树木的种植,增加林木的覆盖面积就是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在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方面,不光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建设,还需要人们对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只注重森林资源面积的增加没有掌握先关的管理防护技术,也不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作用。另外,有关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全面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没有让人们意识到林业资源保护与林业生产的重要性,这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和林业行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国家也没有对林业行业进行足够的资金投入,无法处理好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资源的关系。2、相关法律法规仍然不够完善由于我们国家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去对人们进行行为上的约束,林业部门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也不到位,导致森林资源遭受破坏,乱款滥伐现象严重,没有为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10大生态危机,有8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2、林业保护在林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在林业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建设,还需要进行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促进林业行业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生产保护和生态环境平衡相协调,是林业行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进行林业资源的生产建设和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林业行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提高全国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对各个地区人们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培养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识。二是加大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在林业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采用的保护措施是,人工造林、天然林区的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三是把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应用到林业的生产和发展中,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方式。四是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五是加强森林法律法规的建设,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去执行,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的法律体系。3、生态文明是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最高境界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是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过程,是不断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过程,更是从基本国情出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用现代林业科技全面支撑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和保护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发挥林业大工程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构筑北方生态防线、林业保护为现代林业生产提供切实的保障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绿化,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最后,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5大体系建设。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要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不断提升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并重,才能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生态体系和重要资源,我省得林业资源也相对丰富,为我省得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谈到环境保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树木、草地等资源。林业的改革和增长,确实会为环境保护带来诸多益处,给广大百姓的生产生活也带来了帮助。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经济建设日渐增长,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科学,不健康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意识到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各地出台的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也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现象的频繁发生。加之一些激励人们保护环境的政策出台,目前的环境保护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环境之下,我省的林业改革和增长都有所提高。
这些年来,林业部门开展了一些了的改革措施,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林业的改革涉及面比较广,一方面,有关部门避免林业管理制度当中不完善的地方,确保林业的发展策略能够走出误区,明晰林业的产权体制以及资产化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政府职能试图转变,推动政企分离的林业管理制度;再有一方面,林业改革的市场化,能够大大调动群众在林业改革中的积极性。通过实践证明,所进行的林业改革都是时展所需,对生态环境有所益处,也对经济建设的改革有所益处。
传统的林业管理制度当中,有些林业资源的产权不够清楚明确,难以保障资产化管理的良好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林业管理制度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从而面临着林业改革的局面。对此,应该讲眼光放长远,敢于突破传统,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的改革纲要,要将产权体制制定清楚。尽量规避和克服传统林业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和弊端,然后积极推动更加现代化的林业改革体制,以更好得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林业相关部门负责行使行政职能,而下面有专门的企业负责林业资源的运营。政府及企业要对各自的职能有所明确,成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公司制度,从而保证管理,经营都能按部就班得运作。这个清晰的职能划分,不仅可以发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互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职能机构的透明度,从而能够从源头保障林业资源的有效发展。唯有保障了林业资源的增长速度,方可有效避免或消除发展经济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当中。
从林业的内容来看,是由森林,林木,林产品等作为经营对象的一种产业。在如今呼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林业产业有了新的含义:所有以林业作为载体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事业均称之为林业产业。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发动群众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必须敢于突破创新,建设新时代的生态公益林,商品经营型林场,带动整个社会参与林业改革,实现市场化的运作。要不断建立健全林业方面的有关体制,木材采伐管理的相关制度也需要改进,使林业产权能够清晰,私有财产和国有资产明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也许不断建立健全,并选择专业的林业资产评估人才来进行工作龙八国际。建立健全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支持公益林的补偿行动,并可试着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这些面向市场的政策的有效实施,保障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帮助了从事林业生产者的致富。事实证明,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林业产业的改革是必须的,也是成功的,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也能助力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不断增长,然而却带来了日渐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保障生态系统的持久发展和平衡,需要我们不断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入,鼓舞广大群众都能够主动积极得自愿加入林业保护以及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林业不断发展和增长,人均绿地占有率也随之节节增高,现如今,造林计划在各地区广泛开展,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林业面积更是大幅提高,覆盖率不断增长。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地形复杂,降水少,温差大,生态资源丰富。这几年,我省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的保护、防护林等措施,并将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不断完善了我省的林业建设,推动了我省的林业不断增长。
为了更好得促进林业发展,必须明确林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并结合我省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得开展林业的建设活动。林业生态建设无疑会为我们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的进步带来巨大的益处,然而,当前我们的林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较为严峻。对此,必须科学合理得实施林业建设工程,不断推动我省生态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共同增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普布才仁 普布卓玛 单位: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畜牧林业科技局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1]常玉秋.林业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探析[J].林业经济,2011(2).
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林业资源,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大量需求,给林业发展制造了巨大压力。本文针对林业资源现状及造林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我国林业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我国国情分析林业资源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国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高,林业资源面积也在稳步增加,这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过,林业资源是社会发展及人类生存的必须能源,所以为了保证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和谐共赢,科学地开发、管理林业资源,完善对林业产品及资源质量控制就十分重要。其次,我国市场对林业资源需求量大。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上升发展阶段,这也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1]。近年来,人们已经将林业产品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如建筑业、室内装饰及家具等,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不仅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类产品的发展。最后,国内林业现有资源库存少、质量不高。当前,我们需要知道,林业资源的实际存量比较少,且资源分布不均匀,在资源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受到多方因素影响,我国林业资源价格近几年直线飙升,这使我国林业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林产品创新成为空谈。
首先,林业资源培育工作对造林工作的开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只有科学地选择树种,做好造林种植密度的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当前,比较常见的育苗技术是树苗更新法,该方法在社会上得到大范围推广,是林业栽培人员现在培养基地进行树苗培养,待可以移栽后,在取出放入林区种植。另外,还有封山育林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树苗种植后,采用封山的策略,对该地区的树苗进行严格的管理与保护,直到取得收益为止。此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深受林业部门喜爱。其次,在育林工作中,做好树种的选择与土地的翻整也十分重要,因为土壤是树苗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整理土地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水分和肥沃能力[2]。这种方法对造林技术极为有利,但在整理时,技术一定要到位。
首先,播种造林。此法又称直播造林,改方法主要通过将树木的种子直接的播种在林中,让其自然繁衍进行。该方法无需育苗,播种简单方便,可以进行大范围播种。所以为了提高造林的质量与数量,在使用该方法时,一定要确保种子数量充足、种子颗粒饱满、周围水源丰富等。另外,在树种发芽长成幼苗之后,林业单位一定要做好严密的保护工作,要避免树苗受到破坏。其次,分殖造林。分殖造林的关键是控制好林木营养器官与地下根茎材料的选择与控制,一般只要通过科学的处理,就可以直接进行造林。此类造林方法具有技术操作简便、耗时短、幼苗培育时间少、经费投入低等多种优点,且该方法的树苗成活率极高,在树苗的培育初期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继承树本母体的优良遗传特性,不过其缺点是受到母树数量的限制,可提取的种植材料是有限的。再次,植苗造林。该方法主要利用苗木移栽种植的方法进行造林,这种方法自古流传至今,是造林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在植苗造林时,苗木自己就带着较为发达的分析,在栽种后,只要树苗适宜在当地生长,树苗就可以很快扎根生长。与前几种种植方法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该法幼林生长最快、可以节约种子、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林,十分适合在杂草茂盛、土地贫瘠等地区的造林工作。不过该方法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苗木培育,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较大。最后,要重视“因地制宜”。造林方法的选择绝对不能够盲目,而是要根据种植区的气候状况、土壤环境和树木生长规律,选择科学的造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造林质量。当前,我国主要以树种混交造林原则为基础。为提高造林效果,在造林时要提高阔叶林种植比例,利用阔叶林对种植区域土壤结构进行优化,增加有机质含量。这主要是因为阔叶林落叶可以充当肥料,让树木得到吸收更多养分,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基于不同地域种植树木存在差异的现状,种植阔叶林可以提高森林树种的多样性与观赏性,这不仅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观赏价值,还提高了森林的抗病虫害与水土保持等能力。
首先,科学选择造林时间。通常情况下,选择在春季造林最佳。但鉴于我国幅员辽阔的现状,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域、气候、树种和时间等因素,然后选择最佳的时间与树种,这样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与造林效果。在冬末春初时,温度低、蒸发量少,苗木此时一般都处于休苗期,所以此时可以进行起苗与栽苗,从而避免水分流失,提高栽种的成活率。此时移栽,可以促进树苗先行快速扎根,待根系稳定后开始生长上部枝叶,此法可以提高树苗的抗旱能力,提高造林时树苗的成活概率[3]。选择在冬季造林,此时时间充足,有助于栽种工作的开展,可以确保造林的效果。对于冬季气温过低、干旱严重的地区则不适宜使用改法。在栽种苗木时,要在阴天或是雨天之后,避免在连续大雨、土壤感染以及霜冻严重时栽种苗木。其次,合理选择造林技术。林业造林一般都会采取穴植的技术手段,无论是缓坡全垦地带还是带状整地地带,都要将树坑的大小控制在35~55cm见方,深度要控制在25~45cm,要保证树坑底部平整。树苗要以端正的姿态进行下坠栽种,根系要顺水平方向缓慢展开。合理的种植技术、科学的种植方法,将大幅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成活率,促进林木的健康成长。
为了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林业造林方法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法,才能够提高苗木成活率,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的,为提高林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1]陶一硕.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6(27):375.
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存在胡乱砍伐等情况,没有协调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而使森林问题逐渐严重,加重现有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1]。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对林业资源的关注。
1.1发展空间大。我国的林业资源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众对生态环境需求的增长,森林资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社会的发展,林业资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所以,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在林业资源管理中把好林产品质量关。1.2林产品丰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属于消费大国,林产品的消费在我国占据了重要比例。我国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产品种类多样,不仅存在大量的不同种类实用与视觉兼顾的林产品,同样存在大量的林工业副产品与大量资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对于林产品提出了新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让林产品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1.3市场需求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林业资源的发展。近几年来,林产品在室内装饰、建筑、家具等各个领域中都存在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1发展过程不理想。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林业资源规模较大,但是由于市场对林产品需求量更大,林产品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导致现有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发展过程受到阻碍。其主要是由于2点原因:一是由于林业资源开发和保护不足,相关部门没能在林业资源开发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林业资源发展出现问题,影响了整体的林业资源发展;二是由于林业资源管理人数不足,管理人员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很容易导致林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分布不均、成活率低等情况,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木材市场经济效益提升。2.2林业资源质量较差。尽管我国林业资源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其质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林业资源质量把控不严,生产结构没有优化,降低了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践效果也受到了影响;二是由于林业资源质量较低,导致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不能满足木材市场的需求;三是私自开垦放牧等情况,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影响了整体的林业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对于此种情况,相关人员不仅需要提升现有的林产品质量,还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2.3林产品模式。老套对于林业资源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其发展模式。在长久的实践中,由于林业资源模式较为老套,不仅降低了产业效益,还使林业发展水平受到了制约,影响了整体林业资源发展的速度。主要是林业资源产业发展中创新理念、战略眼光等不足,相关部门应当在未来的林业资源发展中更加注重自身的创新发展,合理应用林业造林的技术,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支持。
3.1清理林地。造林前必须要对林地进行清理,清理内容主要包含了林地残留秸秆、树枝、灌木、杂草等,从而保证造林顺利实施。清理造林地有带状清理、块状清理与全面清理3种,清理过程中可以使用机械、人工、化学除草剂等。3.2分殖造林。造林方法中分殖造林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树木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完成相关的造林工作。此种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保证幼苗在初期具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完全遗传母体性状。但此种造林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不能大面积应用,对于林地的条件也有较高的需求,松树、杨树等更加适用于此种造林技术[3]。3.3栽植造林。栽植造林方法通常使用穴植,在造林地中挖出大于30~60cm3的洞穴,深约20~40cm,要求穴底平整。杉木栽种时,植株之间距离应当在1.5~1.7m之间,667m2密度种植195株左右;松树栽植行距为1.8~2.0m,667m2密度155株。苗木的栽种需要保证树体端正,使根系顺着水平方向舒展,一年生苗木栽种,苗茎需要入土1/3,高于35cm的苗木则入土18cm左右。此种方法具有成活率高的特点,对于造林也没有特殊要求,但费时费力,需要有较高的造林技术。3.4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根据林地实际情况选择造林技术,如土地较为肥沃的地区则可以选择林蔬造林或林粮造林的模式,可以在树下种植蔬菜与粮食,选择具有绿化功能、生长速度也较快的造林树种[4]。实践场中李子、核桃、柚子等更加适合此种造林方法。3.5播种造林播种造林主要是在造林地上直接播撒种子,并不需要进行育苗,操作流程较为简便,但其对土地要求较高,如核桃等发芽较为容易、种子颗粒较大的,可以使用此种方法。此种方法对于自然条件要求也较高,需要在人迹活动较少的范围中使用。
4.1提高人员素质。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提升林业资源经营管理的质量。为此,需要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宣传与培训的方式,让工作人员了解造林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对造林工作的开展进行专业指导。并且还需要保证造林管理的细节,在实践中总结造林经验,如技术防护等方法,从而保证树木的成活率。4.2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表达林业资源产权功能。其产权功能主要是制约与鼓励产权主体,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实际产权资源纯属于利益关系,所有者在物质利益的作用下保证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尽管产权主体并不能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但其可以保证主体的积极主动性。责任关系的转变对产权主体造成制约,若是确定了产权,则可以提供法律保护,保证其财产不会受到侵害,从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4.3科学规划造林方法。在造林时需要根据其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其中包含了树种选择、面积规划、树种比例等,根据土壤性质、降水量、光照等选择种子,规划时也应当以法律法规为基础,依照市场经济内需开展工作。
总之,林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前提,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林业造林,不仅能够提高林业资源质量,还能促进民众生活水平的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上升,年均增长速度为200万hm2,森林的增长开始超过消耗,森林资源的数量发展开始摆脱“低谷”,以反转的态势,出现“双增长”,改变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长期下降的趋势。森林资源,将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世界上最丰富的竹资源,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竹子加工和种植的国家。竹子的覆盖面积为700万hm2,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总数的1/3,竹材的合计量为约9700万t。木制品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生产方面,我国都占据着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竹笋和竹荪是一种天然的保健食品,也是重要的出口资源。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森林资源却相对匮乏。森林资源的不均匀分布,质量参差不齐和不合理的森林结构,管理水平低,灌木生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为森林提供保护。由于林木数量和森林资源质量的不足,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优质木材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影响到林业的发展,对森林产品的竞争能力带来直接影响。
我国的木材加工产业,尤其是实木面板制造,一般规模较小,设施相对落后,技术能力低下,低效率,低质量。生产管理水平,导致中国人造板行业和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又称直播造林,造林过程中林木的直接播种是发展造林的重要方法。这样一来,苗圃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种植简单的树种进行大面积植树造林。但是这种方法无法满足造林条件要求更严格的造林,造林要求后的年轻林木栽培步伐也较高。例如橡木,胡桃木,山茶花,种子,如大型苗种树,杏等泡桐,易萌发,适用于空种子的种子来源,播种和宜林条件。播种期土壤墒情空虚,温和的微量成分的各种要求,人口稠密的地区都比较一致造林。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流传等。
分殖造林法特点可以节省时间和苗的成本,种植技术简单容易控制,高生存率,树苗早期生长较快,而且还继承了母本的优良特征。然而,由母树木和情况的数量的分布需要高造林现场条件,这种方法已被主要用于应用的营养载体物,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造林技术和方法应用于适当的树木才能保证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当地条件。阔叶林面积比例适当提高,可以使土壤的布局的改善,落叶阔叶树可保持土壤潮湿,落叶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土壤中为了实现更高的产率的目标,增施更容易吸收的营养物质;改变森林的景观,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同时也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对于维护水和土壤,水质,气候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的种植季节主要是在春季,由于种植品种近年来的多样性,引进技术比较好,可以适当改变种植时间,晚冬和早春温度低,挥发小,幼苗部分休眠,幼苗不会过度失水,不容易在种植后生存。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造林以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力强,当年成长量比春季造林大20%以上。冬播的时间是足够的,利于劳力安排,以保证播种质量,值得参考。然而,在干旱和寒冷地区的冬季,仍然是春天的播种适宜。
林业资源是中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日常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钻研现代林业建设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分析的科学方法,以便运用多种森林造林方法,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通过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坚实的基础的作用生态环境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这为森林植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的森林面积达到了一亿公顷,林业资源的种类繁多,从东北到海南我国林业资源的类型可以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热带雨林。种类繁多的林业资源为我国提供丰富的工业生产原料,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也在逐年递减,大规模的乱砍乱伐不仅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导致了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意义,杜绝乱砍乱伐的现象,加快植树造林的步伐。
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一种生产活动,它是培育森林的重要环节,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增加植被的覆盖率,还可以保持水土、抵挡风沙、调节气候。植树造林的方法很多,适用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植树造林的方法时,要采用因地适宜的方法,保障植被的成活率。
分殖造林法又叫做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是将苗木的营养器官或者是地下茎培育成苗木的一种方法。该种造林方法不需要进行苗木的培育,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造林的成本,而且苗木的成活率较高,但该种方法受母本的影响较大,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较高,不适合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移植造林法是选用根系发育完整的苗木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由于苗木的根系已经发育完整,所以苗木的适应力和抵抗力较好,对环境的要求也较小,在栽植后,苗木可以稳定的生长,移植造林法也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造林方法。移植造林可分为两个主要程序,首先为苗木的培育,移栽造林多选用移植苗、营养繁殖苗和播种苗,大部分苗木均需通过专业苗圃的培育,达到适栽苗龄后,经过起苗、选苗、分级、包装、运输等一系列过程进入第二个程序,即苗木的栽植。根据造林地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全面整地主要用于地势平坦地区,局部整地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栽植时要保证苗木的根系一直保持湿润。当苗木栽植后,要进行浇水和培土,并进行除草和施肥,提高苗木的抵抗力,保障苗木的成活率。
播种造林的方法常见于我国的北方地区,播种造林的方法主要有撒播、块播、条播、穴播、飞播五种。撒播是将树木的种子按一定的厚度均匀的撒到需要造林的区域,然后再进行土壤覆盖的方法,撒播的工作强度较小,适合急需绿化但又劳动力不足的区域,但撒播具有一些缺点,就是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法保证种子的成活率,一般在造林时并不是很常用;条播是在进行植树造林播种时,按照规定的距离进行间断或者连续的播种,条播的工作效率较快,但是易造成种子的浪费,这种方法适合新改造的次生林;穴播是按照一定的穴和行距来进行播种的一种方法。在进行穴播时,每一个穴中都会播种固定数量的种子,这样既要保障了种子的成活率,也减小了种子的浪费,但穴播造林需要综合考虑相邻两个穴的距离,从而保障幼苗的生长;飞播造林是用飞机撒播树木种子的一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进行播种,减轻工作的强度,但飞播造林的成本较高,而且无法保障种子的播种均匀性,种子的消耗量大,所以飞播造林一般适用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
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所以必须要因地制宜,谨慎的选择。树种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造林区域的土质条件,尤其是土壤的酸碱性、含盐量、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其次,在选择树种时要具有目标性,由于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树木的种类也比较多,所以在进行造林规划的同时要确定造林所要达到的效果,尤其是栽植不同的树木时,要注意树种配置,将速生和慢生树木相结合,常绿树和落叶树相结合,乔木、灌木相结合的原则,以满足近远期绿化效果的需要,冬夏景观和防护效果的需要;最后,要合理的运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就是自然生长在造林区域的树种,它已经适应了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以很好的适应,可以保障造林的成活率。
我国大部分地区植树造林的时间宜为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土壤刚刚解冻,不仅土质较为松软,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水分,适宜树木的生长,但由于春季风比较大,因此,要采取一些防风措施来固定树木,防止树木发生歪斜,影响树木的生长。除了春季造林之外,还有雨季造林、秋季造林和冬季造林,雨季造林适合蒸腾作用小的树木,一般多为针叶树木。秋季造林适合阔叶树木,但在栽植树木时主要考虑防寒问题。冬季造林一般较为少见,大多是对带有根系土的针叶树木和果树进行移植,在进行移植时要注意根系土的保护,从而保障树木的成活率。
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由传统的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正将世界林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它将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系统的发展,引发林业科技革命,是21世纪林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精确林业,是指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的一整套现代化林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事实上,这种林业技术体系是信息技术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应用的体现,核心是实时测定工作对象所需工作的质、量和时机等数据。通过对影响林木生长环境因素实际存在的时空差异性分析,判别林木长势优劣,确定影响长势的原因,提出科学处方,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消除和减少这些差异。并按需定量实施灌溉、施肥和喷药,以实现最小资源投入、最大林业收益和最少环境危害。制定出针对性的林业生产措施,在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确林业以3S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他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精确林业依赖于3S系统,而3S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因此精确林业在发达国家崭露头角,发展较快。精确林业的概念和实践,起源于发达国家林业生产高效化程度的提高、林业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发展优质高效林业的要求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要求反映了人类的共识,既要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又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精确林业的构想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提出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当时微电子技术发展推动了智能化监控技术,同时又结合了作物生长模拟、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由于GPS技术在1990年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此后美国将这一技术应用到林业生产领域,开创了精确林业技术体系的雏形。到了1992年4月,美国召开了第一次精确林业学术研讨会,精确林业这一概念才逐渐被人们广为接受。
精确林业最基本的技术组成部分是全球定位卫星。后者主要是针对林地面积、林木生长情况等因素的差异而指导人们分别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等。
在我国,精确林业的理论框架逐步完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部门逐渐形成。
3S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林地面积实时测量、林界划分、护林防火、飞播造林、荒漠化监测等方面。目前,山西省二类调查和数字生态都使用3S技术,林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林业资源管理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为用户创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总之,有如下3个优点:一是节省经费。制作一张林相图或林业规划图,从勾绘草图、小班求积、清样、标注、描色、数据分析、统计等都可以实现计算机化,与人力相比在总体上可节省50倍的经费。二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内业制图速度,缩短了林业资源数据更新周期;提高各类林业专题调查,如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划、森林资源分类区划、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工作效率;提高制作经营决策方案的效率。如此高效地提供林业数据,从而达到了林业决策的适时性。三是使林业经营管理更趋科学化。将空间数据作为不可缺少的因素与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改变了单一属性数据分析缺陷,使制作的决策方案更加合理;对森林资源的空间属性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一旦资源发生变更,即刻对资源数据进行更新,从而准确掌握资源状况,做出有效的决策;制作与生长模型、决策模型等有关的专题地图提供形象化决策分析方案,为经营方案准确、有效地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精确林业建设已经启动,这标志着精确林业的研究进入了系统集成与平台建立阶段。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精确林业示范地的建立,我国精确林业将由实验转向生产,由技术形成产业,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精确林业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林业技术体系,是知识经济在林业中的最好体现,也是林业创新体系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次世界性林业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精确林业是有效利用生态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地大物博早已成为一种过时观念,因为多年来的粗放性和掠夺性开发早就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再加上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就更少。比如,人均林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严重,致使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在此情况下,实施精确林业必然可以优化资源,保护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这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但是,在实施精确林业上还有很多困难,如实施精确林业技术必须使计算机控制的林业技术与土地状况的空间差异精确匹配。我国疆域辽阔,林业生产条件复杂,林业领域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应用较少,基础设施还不先进。所以,一方面,购买精确林业软件并不实用;另一方面要自行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土质、适应不同气候的精确林业软件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比如,要创建识别树种、林龄、断面积、蓄积量等的3S软件需要测取大量数据,需要若干年的各个地区、地块的投入、气候变化等历史数据,但各地区在这方面都还没有基础。此外,如果能建立适合不同地区土地情况的精确林业软件,林业工作者的操作和认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生产建设需求急剧攀升,林业资源不仅局限于靠山吃山的生活应用状态中,更拓展到经济生产建设领域中,使得林业行业迎来重大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却没有得到重视,使得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确立,使得林业技术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使得林业技术的在林业产业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其一,我国没有完整的体系制度保证林业技术在林业产业相关工作中的应用;其二,我国缺乏高素质的林业技术专业人才投入到林业产业的发展建设中,特别是基层的林业产业生产工作,专业能力的欠缺制约其产业的现代化以及产业化发展水平;其三,我国传统的林业产业发展建设中,林业部门都是自负盈亏的生存状态,存着对林业资源开采的减少,资金的匮乏也成为很多地区林业部门的发展现状,如何在新形势下拓展林业产业的新型盈利方式成为其探究的主要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只有促进林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才能够实现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2.1林业技术促进林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林业技术在林业产业领域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混交林栽植技术、林下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很多地区的林业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和整合,促进了对林业资源的综合应用,并通过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拓展了新的途径。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的粗犷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林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林业技术促进多样林业品种在自然资源中的发展,提升了林业产品的产出率,同时能够降低民众进行林业产业经营的风险,促进其回报率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2.2林业技术促进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以及产业化发展。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得林业产业的发展能够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林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同时利用现代化生产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率,对林业生产内容进行技术监控,实现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突破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实现其向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进而促进其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
2.3引导林业产品“走出去”,引导产品经济市场。林业技术应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中,能够促进更多林业新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林业产品被动接受经济市场选择的形式,林业技术可以主动迎合经济市场的需求,进行林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节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供应模式,避免林业产品供需不平衡存在的弊端,利用主动优势的转化,稳定经济市场中的林业产品价格,进而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林业的发展逐渐被社会广泛重视起来,同时林业也是我国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技术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发展基础,其应用到林业产业的生产发展建设中,能够促进林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并引导林业产品“走出去”、引导产品经济市场,促进林业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促进林业产业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在林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农民已经承包了森林资源,在国家林业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林业产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若林业产业发展仍然沿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无法获取理想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要积极推广林业技术,全面创新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林业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所以,同发达国家相比始终存在极大的差距。重庆丰都县位于重庆中心,林地面积是14.87万公顷。其中,速丰林与生态防护林等建设效果理想,同样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林业产业基地。但是,在林业产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却始终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1产业基础不牢固。重庆丰都县位于重新中部地区,同样也是三峡库区的重点区域。当前,林业用地的面积在14.84万公顷,且森林的覆盖率仅超过40%。由此可见,当地森林资源不充足,且质量不高,导致生态和经济矛盾十分明显。
1.2林业技术研究的经费不充足。在研究并推广林业技术的过程中,资金支持十分重要。一旦资金经费不到位,就会对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制约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1.3林业技术工作人员本身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在面对诸多林业问题的情况下,难以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所以,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重庆丰都县在林业技术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使得林业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效果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林业产品种类,进一步促进了新品种种植。因林业产业中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传统品种,繁衍时间相对较长,且抗病能力十分薄弱,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满足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而,通过林业技术的创新可以合理研制出全新品种,改善林业产业的结构,进一步增强林业产品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有效发展。
当前,重庆丰都县林业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型增长模式,要求高投入,但是实际产出并不高。受这一模式的影响,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制约实际经济效益的提升[1]。通过全面创新林业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新品种,提升林业出产率,有效缩短林业产业过渡时间,减少林业产业投入的力度,逐渐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型增长模式,进一步升级林业产业。与此同时,还能够规避林业投入风险程度,有效改善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实际经济效益的提升。
重庆丰都县创新了林业技术,同样也包括了林业管理技术的有效改进,对粗放管理模式予以全面完善。这样一来,就能够准确地控制林木水分与温度,甚至是养料与日照等多方面参数,确保林木的稳定健康生长。与此同时,还能够使林业管理模式积极转变为集约型,对自动化设备与数字化设备进行合理地运用,实时监测林业树木,深入研究并分析林木所需阳光以及养分,及时把分析结果上报至管理工作人员。基于此,管理工作人员就能够在考虑树木需要的基础上,确保供给的专项性,以全面满足林木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林木的健康成长。在新型管理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突破了林业产业的发展瓶颈,使林业管理更具智能化与数控化特点,促进林业产业的进步。
因为林业产业实际工作量相对较大,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林业管理工作的不可控性与重复性特点十分明显,也同样要有劳动力作为重要保障。重庆丰都县在林业技术发展与创新的背景下,能够对现代化生产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地运用,有效地规避了重复性工作,增强了可操作性的效果,对人力资源予以合理运用,确保人力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以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通常来讲,林业生产工作人员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其素质不高,所以在实践工作中通常以个人经验为主,科学性匮乏,增加了错误几率。而林业技术创新还能够为林业生产输送高素质专业水平的人才,这样一来,就能够对林业人员结构予以有效改变,进一步增强其自身文化素质。
基于林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重庆丰都县的生态系统,完善森林资源的培育技术,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此同时,对荒漠化防治技术予以合理地运用,有效控制森林灾害,加快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基于此,林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确保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平衡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全面创新林业技术,对新品种的应用力度也逐渐加大,有效地增加了重庆丰都县林业产品质量与生产量,推动了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林业产业在市场中的被动角色发生了转变,掌握市场主动权,在市场发展中发挥了指导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与盲目性比较明显,而受到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影响,也同样引发了诸多问题。但是,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新品种发展速度飞快,有效地规避了供需不平衡对于市场带来的危害。与此同时,在林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力与物力浪费不断下降,对于林业物价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有效推动了林业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在林业技术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对传统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转变,使林业产业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与此同时,林业产业结构得以全面优化,而林业产业管理工作也更加科学化,实现了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政府与林业部门需要重视对于林业技术的深入研究,进而推出全新品种与技术,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
作者:邱曼丽 黄建忠 白泉 杨静 单位:1.重庆市丰都县林业产业发展中心 2.重庆市丰都县林木种苗管理站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竞岗演讲。首先,让我对参加这次竞岗演讲的领导、评委、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党组织给予我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林业站实施改革,实行公平、公开、公正竞争上岗,这是我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不但坚决拥护,更是积极参与。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接受大家的考验。
我叫XXX,现年42岁,中专文化程度,助理工程师,林业站站委会成员、工会主席。1984年我从湖北林校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襄阳县洪山头林场工作,1987年调到襄阳县黄集镇林业站工作。1988年调到随州市谢家寨林场工作,1990年调入厉山林业站工作至今。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厉山的林业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甚至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主管全镇林业生产的业务骨干,我充分发挥情况明、业务熟、专业技术精的特长,为厉山的植树造林和荒山绿化立下汗马功劳。
一.抓住了退耕还林机遇,大搞植树造林,加快荒山绿化步伐。三年来,全镇共实施退耕还林面积5000多亩,灭荒造林1万多亩,为了全面完成退耕还林和灭荒造林任务,我们冒严寒,战酷暑,放弃双休日休息,甚至带病坚持工作。去年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面积不到位的,我们逐一核实,迅速补植到位,保证质量,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不休息,直到补造完毕。
厉山镇河滩资源丰富,非常适宜于种植杨树。在镇委、镇政府的号召下,我们在氵厥水河两岸用两年的时间栽植杨树3000亩,目前这些杨树长势良好,不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由于河流两岸村子多,路线长,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每天要徒步行走几十里,人虽然瘦了,但我从来没有怨言,因为只要我把工作作好了,比什么都好。
为确保退耕还林,灭荒造林用苗需要,我们在星炬村及神农村各联办苗圃基地一处,年育松树容器苗50余万袋,杨树4万株、剌槐2万株,既满足了退耕还林,灭荒造林用苗需要,又为育苗专业户及林业站增加了经济收入。
杨树截干造林是近几年河滩造林推广的一种造林方式。2003年我在建民村指导造林时,按技术操作规程,是先打孔,插树干,灌泥浆,然后回填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灌泥浆后,迅速回填压实,泥浆会被挤压出来,树干与孔之间有缝隙或是空的,风一吹树干左右摇晃,成活率很低。我采用先一天灌泥浆,第二回填压实,泥浆全部吸下去了,这样树干稳稳当当,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本人忠诚老实,不怕吃苦,工作积极,踏踏实实。林业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工作,冬春的植树造林,夏天的森林资源普查及造林成活率的验收,都需要我们翻山越岭,过河涉水去完成,每天不知道要走多少崎岖山路,尽管要付出很多艰辛,但因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大地的绿色,使大自然披上了绿装而感到高兴自豪。因此,我非常热爱林业工作。我之所以参加竞聘,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我懂得林业专业技术和操作规程,能运用林业专业技术指导林业生产实践,我自己健康身体条件允许我适应林业工作环境的需要。如果这次在竞聘中有幸能够胜出并且从事林业工作的话,我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遗余力地为厉山的林业生产和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和才智,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到更好,今后我想做到以下几点:
2.搞好优质服务,为群众办好事龙八国际,办实事。在林业生产过程中,群众遇到困难,迅速赶到现场帮助排忧解难,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解决,做到当天的事情当天办,让群众满意,坚定发展林业的信心。
3.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指导群众发展林业生产,调动群众兴村致富的积极性,并让群众从发展林业生产中获得效益。
4.积极配合单位领导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共谋厉山林业发展大计,为厉山的发展壮大,为厉山的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