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国际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改革纪事 这里有个世外桃源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01 18:43:16    浏览:

[返回]

  龙八国际几十条虹鳟鱼在脚边清亮的古洞河里争抢鱼食,傲慢的英国贵妃鸡飞到茶几上啄食着瓜子,漂亮的小松鼠在藤椅边窜来窜去,小河对岸的密林中不时响起马鹿和狍子的呦呦鸣叫,惊得河中的野鸡、野鸭和一对对鸳鸯振翅掠过河面,拉出一条条雪白的浪花。访谈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古铜色脸庞的清河林业局局长田喜军和几位林业工人坐在我对面。田喜军说,这里的生态好多了,野猪、黑熊有点泛滥成灾了。确实,不远处的林中就圈养着几十头大小野猪,那是一头风流成性的家养母猪引来的。

  时值盛夏,蓝天如洗,爽风拂面,把我的采访本吹得纸页和树叶花瓣一齐翻飞。一只小松鼠竟然胆大妄为地跳到我的笔记本上,来抢食香喷喷的松子。这是我第一次在如此诗意和惬意的青山绿水怀抱里接受阳光清风的洗礼,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白天,身心伴着宁静与超脱;入夜,灵魂枕着松涛与流泉。还有,此刻坐在我对面的几位林业工人的朴实笑容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他们都穿着准备去干活的迷彩服,是我从路边随便“劫持”来的访谈对象。

  气象学家说林业,如果把大小兴安岭的林子砍光了,中原腹地的气候将发生极大变化,极端气候将把中华民族推进深重的灾难。

  田喜军,1963年生,五官堂堂,身材高大威猛,典型的北方汉子和军人气质。他1980年考入大连陆军学校,后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又读了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其间正值全国“经商”热,各行各业都允许经商,田喜军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两三年工夫赚了几百万元。他本来是可以留在哈尔滨并有一个令人眼红的工作岗位。1990年,他带着自己的老师回清河探望家人,晚上,病弱的嫂子和年迈的母亲回来了,因清河林业局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开不出一分钱工资,生活极为艰难,她们不得不到邻近的村里帮老乡插秧,一天能挣回几元钱。瞧着母亲、嫂子被水泡得浮肿青紫的腿脚,田喜军落泪了。那天夜里,他和老师做了彻夜长谈,他说,他不想留在哈尔滨了,想回清河帮帮乡亲。老师说:“我赞成!一个人学有所成,能帮助一方老百姓发家致富,这是最大的成就。清河这地方有山有水有资源,清河要是受穷,全世界都得受穷!”

  清河林业局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辖林地近15万公顷,境内有3条河和68条小溪龙八国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一个青年硕士回来了,在砍了几十年木头的全国森工系统自然是凤毛麟角,大受重视。1998年,34岁的田喜军当上清河林业局局长。上任那天,田喜军在就职演说中说了一番大实话:“清河人民生我养我一回,又送我参军上大学,清河人民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一定要为父老乡亲多做些好事实事。坦率地说林业,我做生意时挣的钱,就是我孙子也花不完。在座的各位要是想花钱买官要官,拿少了我看不上眼,拿多了你们捞不回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好好工作,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对我们每个人,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业绩不是吹出来的,只有靠实际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这时候的清河林业局风雨飘摇,困难重重,如同整个森工系统,正处于历史大变革中最为艰难困苦的徘徊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森工系统以砍木头和木材加工为主业,支撑起建设新中国的脚手架,广大林业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在遮天蔽日的大森林里度过艰辛劳苦的一生,最终把一把老骨头埋在树根下。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道道限伐令、禁伐令十万火急地传下来,大森林突然寂静下来,黑龙江省百万林业工人一夜之间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清河林业局6000余名养家糊口的职工,在允许采伐16万立方米木材的情况下,每月也只能领到200元左右的“补助费”,婴儿嗷嗷待哺,孩子失学回家,病人不敢看病,饭锅清汤寡水。田喜军到各个林场搞调查,工人们穿着破棉袄,提着酒瓶子,蹲在小卖部的墙根儿哭丧着脸问他:“局长,啥时候开工啊?再不开工就得饿死人了!”

  继续砍木头,中华民族就将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严峻挑战;不砍木头,全国森工系统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终极性挑战。广大林业工人被夹进命运的铁钳之中动弹不得。

  在全局干部大会上和全局电视网上,学者兼军人出身的田喜军斩钉截铁地对广大干部群众说:“民不富,林必亡;不改革,国必亡。全局上下总动员,不改体制就改机制,不改机制就改制度。哪个单位不改,就把你那个单位撤掉!”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这样的宣传牌插遍林区。但是,在限伐令、禁伐令下达之后,在广大林业工人无事可干、无钱可挣的艰辛日子里,森林着火却是一件“大好事”:救火大军可以领到补助,小卖部的过期食品可以卖出去,源源不断运来的援助物资可以聊补无米之炊,过火木可以伐倒运出去卖钱,所有人都有事干有钱赚……

  清河局党委成员都是在林区长大的,他们深知体制不改,后患无穷。“小岗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变了整个中国,现成的经验我们为什么不用龙八国际!”1998年田喜军上任伊始,局党委毅然决定:把所辖12.6万公顷国有林地按质量分成3类,共2400块,每块面积从80公顷到300公顷大小不等。所有愿意承包的职工参加摇号抓阄儿。一类林地收取少量承包费,二三类地发给适当养护费。合同的要求是:每块林地上需要养护的林木和应当栽种的树苗都登记造册,输入电脑,一棵不能少;地块之内树上树下的山产一切归己;一包30年。这可是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啊!那些日子,局内18个林场场部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男女老少都来看“分林子”,看谁的“手气好”。

  一年后的2000年,全局所有国有林地被“瓜分”完毕。此事很快惊动上级有关部门,调查组赶到清河。可越查越明白,这是于国有利、于企业有利、于民有利的天大好事——正是讲的“三个有利于”啊!职工一家人对自己承包林地上的每棵树都像对待孩子一样珍爱,喊了50多年的“森林防火,人人有责”,这回线多人的护林防火队一下子缩编为100人现代装备的专业队。每到防火季节,各级领导不再睡不着觉了;盗采盗伐现象得到根本性制止;树上树下的山珍和中药材等资源一切归己,由此避免了杀鸡取卵式的破坏性开采,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开采;木耳、核桃、榛子、蘑菇和各种中药材收回家,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活泛和滋润多了,小卖部再也看不到闲得发愁的大老爷们儿了。

  调查结论汇报上去,很快,全国现场会在清河召开,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多次报道了清河经验。2002年,由清河林业局首创的“国有林地管护经营承包制”在全国推开。可以说,清河林业局就是森工系统的“小岗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