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溪局是黑龙江省森工重点国有林区之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管辖,是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行政上为伊春市美溪局,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内容,对林地“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动态地掌握林地变化情况,为提高林地监管力度,全面地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每年林地变更调查,逐步以林业局为单位的林地“一张图”更新与应用系统,尽快为二类调查、公益林界定、森林资源变档等工作提供数据,都在林地“一张图”统一框架下开展具体工作,实现各级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报告的统一,全方位推广林地“一张图”在林业建设发展以及跨行业、领域方面的应用。
美溪林业局根据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3]82号)以及《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要求,为此局成立了美溪局林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为扎实做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美溪资源林政局办公室下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对美溪林业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同时检查美溪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成果汇总上报工作。依据《龙江森工集团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进行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统计。以前一年林地落界数据为本次底图,通过近两年遥感影像对比后发生变化的地块进行区划,对区划新增的图斑进行登记并核实内业资料,然后对有疑义的地块到外业现地核实,形成本期林地更新数据库。
林业局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每个阶段的工作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有周密地进行安排工作。
首先抽调林业局业务主干工作人员,参加林地变更调查业务培训;其次林业局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对专业技术人员分组,把所指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对施业区内各个林场(所)林地变更具体外业调查任务,进行现地林地变更调查现地核查。
由林场(所)档案员,收集本单位近年期造林更新、森林采伐、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等统计变化材料,为林地变化提供现地核查依据。根据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库,同时结合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对林地变化图斑进行判读,并设计相应表格进行记录备用。
对记录的林地变化图斑如实核对,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查两种方式进行,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本单位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以及其图斑属性因子,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查。如顺利河现地核查变化卫片(见图1)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牵头,资源林政及森调队联合开展检查,对林业局各个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内业和外业检查验收,对林地以抽查5%的方式来进行检查,首先对内业成果资料抽检,然后通过内业抽取百分数,实地踏查认证的方法,来测试被检单位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通过对因子打分,最后加权合计得分,按区分段分为优、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制。为保证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不变。变更图斑界线厘米,界线厘米。内业判读工作合格率97.9%,外业现地核实工作合格率99%。
由林地变更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要求负责数据的更新及汇总,全局林场(所)的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成果统一汇总后,再向省局提交调查成果报告。
3.1 美溪林业局现有林地面积225139公顷,权属都为国有,其中有林地面积207351.95公顷,疏林地面积315.24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8.32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79.42公顷,苗圃地面积62.99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5932.95公顷,宜林地面积9161.53公顷,林业辅助生产世纪用地面积1527.6公顷,其他土地529公顷。
通过对前后两期数据的对比,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主要变化地类:包括有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
林地变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各项工程项目占地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林地地类发生了变化。主要指占用征收地类和灾害因素地类。
为促进了林地利用率,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方面三效益的整体优化;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起到促进作用,也遵循了林地自然规律和林业发展经济规律,对林地重新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使不同区域林地利用发展明确方向及未来重点开发项目,提升了森林分类经营,由林地结构优化又能提高林地保护利用的效益。
依照国家和省局的规范要求,经验也证实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主要通过内业核实和现地核实两种调查方法,通过前后期林地落界遥感影像卫片对比分析,对林地范围内地类发生发生变化,使林地变为其它土地的地块进行区划,在内业方面主要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核实变化图斑,如内业无法核实的图班,要进行外业核实,按照专业外业调查核实人填写的《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重新更改数据库,形成本期新的林地更新数据库。
第一由于二类调查GPS地理坐标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林地变更软件的地理坐标采用的是西安80坐标,建议通过山海或专业制图软件可以在北京54和西安80坐酥间相互转换,减少误差产生,才能保证今后林地清查结果更加准确。第二在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全国林地年度更新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操作上出问题,软件又常更新,更新后部分新的功能,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掌握有一定难度;在内业或外业核查工作中,也有遥感图像存在有部分缺失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林地变更工作中,跟上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在软件更新方面,通过网络教学课程服务,达到软件更新跟上作业需要,在林地“一张图”上才能顺利展开林地更新工作。
*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84.2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8.89万亩,其中用材林2.11万亩,经济林2.7万亩,公益林面积3.6万亩,其他0.46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0.25万亩,其中用材林0.03万亩,经济林0.13万亩,公益林面积0.09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05年林业发展规划》、《*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
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46家,家具制造厂50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12个,年产1.35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2个,年产0.27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1个。注册资金达到了7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年上交利税13.2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在引导、规划、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在林地落实产权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承包的宜林地进行逐一丈量、确权发证,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树种引进工作。要根据社会对良种的需求,进行名、特、优园林、稀经济林树种和用材绿化树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做好金太阳杏、油桃、日本甜柿、丰水梨、雪枣、杨树107、108、2001、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增加我县优质树木品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果树保护地栽培,进行高密度定植优质早期丰产技术研究,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林牧、林菜、林菌等多种形式间作,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1.人工造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和龙林业局人工造林计划为5.243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为2.600公顷,1999年计划为1.973公顷,2000年计划为870公顷,实际完成人工造林5.244.8公顷,完成计划的100%,其中,1999年完成2.199.5公顷,2000年完成2.175.1公顷,2001年完成870.2公顷。
2、森林抚育:森林抚育计划合计为12.689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6.000公顷,1999年计划6.689公顷,实际完成12.749.5公顷,完成计划的100.5%,其中:1998年完成780.5公顷,1999年完成11.969公顷。
3、封山育林:封山育林计划合计17.712公顷,其中:1998年计划为13.015公顷,1999年计划为1.364公顷,2000年计划为3.333公顷,实际完成合计为17.908公顷,完成计划的101.1%,其中;1999年完成14.501公顷,2000年完成3.407公顷。
和龙林业局的公益林建设,数量和质量都通过了各级部门检查验收通过,一部分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存在偏低现象,在我们监督检查下,经过几年的补植,都已达到了标准。
和龙林业局在完成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上,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强公益林管护。本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保护好森林资源。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龙林业局以现有林班为基础,按山脉,沟系等自然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把森林资源管护承包区分为远山区、近山区,实行合同制管理方式,管护经营者与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全局签订合同人数为883人,管护承包总面积为170.406公顷,管护责任主要包括森林防火、森林病虫鼠害的监控防治,制止乱砍盗伐林木、非法挖掘采石、开矿、非法采集等。同时,和龙林业局还为管护分队购置了一批吉普车和摩托车,加强了远山设卡管护、近山巡护,消除了管护死角。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木材产量也逐年调减,使公益林得到了建设和管护,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和龙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出现了“双增长、一提高”,即有林地面积增长6.392公顷,活立木蓄积增长1.312.058m3,森林覆盖率为96.4%,提高了4.1%。
1.森林火灾: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是朝鲜过境火,每年的春季,朝鲜都在我边境对岸的大麦地里烧荒,随着风势,火头过境,经常引起和龙林业局广坪林场经营区森林火灾,防不胜防。
2.森林病虫害:2003年-2004年,和龙林业局发生森林病虫害,由于受灾面积广,灾情严重,一般人工防治无济于事,只能靠飞防解决,但飞防又受客观因素限制。一是受灾森林大部分在边境地区,而距边境10公里范围内飞防须与朝鲜商榷后,方能作业;二是飞机飞防的最佳高度是距树梢10m~15m,飞防的季节是夏季,飞撒的药剂呈雾状,高于这个高度药剂会蒸发,失去了飞防的意义,受灾地区地形复杂,山势陡峭,现有的飞防机型达不到飞防目的,必须用直升机作业。
__*县非公有制林业情况调查报告一、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和基本经验__*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13个乡镇,耕地面积84.2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20__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8.89万亩,其中用材林2.11万亩,经济林2.7万亩,公益林面积3.6万亩,其他0.46万亩;全县造林大户100亩以下的12个,面积0.25万亩,其中用材林0.03万亩,经济林0.13万亩,公益林面积0.09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98,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2717万元,就业人数32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100以上承包大户12个,共承包河堤、林地2500亩,收回承包费200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20__-20__年林业发展规划》、《20__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5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1300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700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46家,家具制造厂50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12个,年产1.35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2个, 年产0.27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1个。注册资金达到了700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年上交利税13.2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二、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3、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4、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5、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三、林业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在引导、规划、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在林地落实产权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承包的宜林地进行逐一丈量、确权发证,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树种引进工作。要根据社会对良种的需求,进行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和用材绿化树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做好金太阳杏、油桃、日本甜柿、丰水梨、雪枣、杨树107、108、20__、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增加我县优质树木品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果树保护地栽培,进行高密度定植优质早期丰产技术研究,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林牧、林菜、林菌等多种形式间作,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四、今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1、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2、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3、加大在资金、科技上的投入,提高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质量。当前,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存在着规模小、林分差、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虽有总量的扩大,但质量和效益没有大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将其做大做好,提高层次,实现质的突破,特别是一些公益林,国家补偿资金要及时到位。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县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个平原农业县,辖个乡镇,耕地面积万亩。土层肥沃深厚,气候温暖湿润,境内河流众多,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林地构成主要是果桑园、林场、苗圃地和农田防护林,没有自然林和原始林。,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县的林业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两年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个体造林人数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增大,造林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好。截止××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总面积达到万亩,其中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公益林面积万亩,其他万亩;全县造林大户亩以下的个,面积万亩,其中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公益林面积万亩。非公有制林业占全县林业的,在我县林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投入方式主要是个体经营者自筹资金,共投资万元,就业人数人。总结所取得的成绩,我县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是:
(一)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非公有制林业不仅在我县林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户承包方式有所增加,但主要还是各家各户平均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为促进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形成全民都来发展林业的大好局面,我县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的思路,对全县宜林沟、路、渠、堤滩采取拍卖承包等形式落实产权,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开发经营林业,实现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对承包后的林地颁发林权证,明确权属,同时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简化转让承包手续、扶持信贷资金、减免部分税费等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并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把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承包者。目前,卜集乡、胡集镇、肖云镇、司马镇等乡镇以上承包大户个,共承包河堤、林地亩,收回承包费多万元。林权改革的落实,充分调动了群众投资投劳、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对我县的林业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发展思路和目标,明确了工作措施,制订下发了《××年林业发展规划》、《××年林业生产意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实行了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重点项目,乡镇领导包村队,乡镇干部、村级干部包路段、地块。层层落实责任,各级领导干部都在自己的责任工程里挂牌立标,示范带动。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本乡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发动,转变了群众观念。以“适应发展新形势、更新观念抓调整、做大做强林产业”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带头宣传,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观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乡镇领导逢会必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宣传林业,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大势所趋,是加速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由林业部门组织每个乡镇扎制宣传彩车,组成宣传车队统一在全县进行巡回宣传。同时,利用过路横幅、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和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各乡镇采取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植树造林是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
(四)实行典型引导,推进了全县林业的均衡发展。为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林业发展的主体,我县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进一步挖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潜力,培养了一大批林业局产业发展的典型乡镇的村户。司马镇从种植业结构调整、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瞄准市场,建立了千亩大樱桃基地;兴隆乡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发展梨枣和冬桃,力促林果基地规模发展;卜集乡在去年宋庙村速生丰产林间作紫花苜蓿效益显著的基础上,决定在年内建成万亩林牧型速生丰产林基地。目前亩的工程任务已高标准完成,在全市林业生产检查中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肖云镇为加快林业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在唐王村对外承包亩农田发展速生丰产林,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林业第二、三产业,以鸡黍镇的张寨、刘楼等村为重点,发展锯材加工家,家具制造厂家,竹材及制品销售点个,年产万立方米的纤维板生产厂个,年产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厂个。注册资金达到了余万元,解决就业人数达余人,年上交利税万元,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⒈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林业的认识不足。由于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些群众只看到眼前利益,对林业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足,缺乏发展林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⒉规模小,投入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我县非公有制林业大多是个体分户经营的小生产和分散化的经营方式,一般规模较小,投入少,加上当前贷款难,贷款期短,从而使一些造林户还未得到林业开发的回报时,就疲于还贷,生产持续投入难以为继,使林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与现代林业规模经营不相适应。
⒊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有些经营者采取自然放任的粗放经营方式,“靠天长树,自然成材”的作法较为普遍,树木生产缓慢,低产林比重大,有的形成了残次林,降低了林地的直接经济效益。
⒋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健全技术网络,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⒌缺少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低。境内缺少大型的木材加工、果品加工企业,缺乏林业发展的拉动力。
在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在引导、规划、服务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一是搞好规划设计。在林地落实产权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对承包的宜林地进行逐一丈量、确权发证,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搞好树种引进工作。要根据社会对良种的需求,进行名、特、优、稀经济林树种和用材绿化树种的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做好金太阳杏、油桃、日本甜柿、丰水梨、雪枣、杨树⒎⒏⒈三倍体毛白杨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工作,增加我县优质树木品种,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搞好科技服务。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实行果树保护地栽培,进行高密度定植优质早期丰产技术研究,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林牧、林菜、林菌等多种形式间作,以短养长,提高经济效益。利用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
为使非公有制林业部能够得以稳步健康发展,必须遵循林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从有利于促进林业整体发展和致富林农出发,积极对其加以扶持和引导。
⒈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地位,营造发展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整个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⒉落实林业政策,为非公有制林业拓展空间。制定优惠政策是非公有制林业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认真落实林业政策是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推动林业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坚持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利用竞标拍卖、承包、租赁、返租倒包等形式,公开转让林地使用权,并制定保护林农权益的相关优惠政策,使林地使用权和活立木可依法流转、继承,确保经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开展以来,市林业局注重实施细则制定和责任落实、注重工作制度建设、注重党务与政务公开有机衔接、注重拓展党务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确保了党务政务公开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行“六公开”、合力建设“阳光”的实施意见》安排,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及有关党内法规精神,结合林业工作实际,制定了市林业局党务政务公开实施细则,并依据实施细则,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抓好工作落实。各支部、各科室、各单位都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责任,搞好协调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
建立和完善了5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主动公开制度,严格按照党务政务公开时限要求,基本做到了“当日形成、当日公开”;申请公开制度,编制了申请处理流程图,严格按职责办理,按程序流转;保密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保密审查程序,做到了逐级负责、层层把关,确保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社会评议制度,聘请党员群众作为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员。
将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一起谋划、统一组织,努力做到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在公开内容上,坚持做到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本着“能公开的党务工作尽最大努力公开化”的原则,凡属《党内监督条例》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都力求全面、真实、具体地予以公开。
充分利用近年来比较完善的政务公开网络推进党务公开,对适宜在党内和局机关内部公开的,通过会议、文件、简报、党员活动室、文件查阅处等形式公开。对适宜向全社会公开的,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开。
一是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还需进一步扩大,党务政务公开项目还需进一步完善。二是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渠道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重点公开的内容及公开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经调研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少数领导干部认为本单位办事很公平、公正,没有什么需要公开的东西,对党务政务公开心理上有戒心,担心党务政务公开在单位内外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担心削弱自己的权力和领导威望而不愿公开。二是公开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硬性监督,随意性大。单位公开什么,公开到什么范围往往由个别主要领导或承办人自行决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未能认真履行职责。
时刻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根据党务政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进行专题研究,不断规范林业部门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建立规范化服务、内外监督的运行机制。力求通过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增大行业党务政务透明度,使林业管理与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廉洁、高效、务实,以此调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树立起林业行业的良好形象。
党务政务公开的健康稳定开展最终还是要靠完善的制度和严密的程序,一方面结合林业部门实际,加紧完善本部门个性化的党务政务公开目录,进一步从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限上对党务政务公开加以规范。另一方面积极建议上级出台有关党务政务公开管理条例,不断加强党务政务公开的保障措施研究,建立党务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使党务政务公开步入制度化轨道。
紧紧抓住涉及权力运用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如大户造林、以奖代补政策落实、林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据、财务管理、争先创优、牵手共建、结对帮扶、干部管理、党风党纪等,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公开,所有主动公开信息都分别在局党务政务公开栏和部门网站同步。同时,对不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暗箱操作”或搞假公开、只公开一般事项而不公开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及只公开不承诺、只承诺不践诺、敷衍应付等违规违纪行为,予以责任追究。
要坚持局长负总责,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到位。领导小组必须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考核。各科室、各单位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情况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党务政务公开在制度上有了保证。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要求坚持每月对政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反馈情况,真正把党务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业建设进程。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30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83%,林木绿化率达到81.4%。
(一)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把退耕还林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明确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是否具有战斗力的试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2008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9293公顷。
2000年以来,**县采取超常规举措,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投资,高质量施工,相继实施了四大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成为**林业史上发展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最好的时期。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关于搞好四大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县、乡两级政府是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严格实行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考核机制。2009年开春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及时进行安排部署。近期,县委、县政府实施以木兰交界处至**道两旁进行绿化工程建设
调查发现,**县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3%的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治理与破坏矛盾突出。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林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林业建设还面临着任务重、难度大、产业发展滞后等不少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森林资源管护任务越来越重,经费更加缺乏。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通道绿化管护任务日益繁重,乱砍、乱采、乱挖屡禁不止,加剧了地表植被破坏。建议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强化管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质量水平。
林业产业开发相对滞后。产品加工开发力度不够,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信息渠道不畅,森林旅游和林下产业开发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借鉴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经济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特别要重视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坚持以优良品种带动优质发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发展。同时,重视加工产品的品牌意识,严把原料和加工质量关,尽快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提高发展效益。
林业技术力量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林业站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由于人员、经费、管理体制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建议加强县、乡林业站和技术推广站队伍建设,科学核定编制,调整充实人员,落实经费,真正承担起科技服务、技术指导、维护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这次调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林业发展为主题。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潮的新形势下,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用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来审视林业发展的轨迹,通过调研,
(一)生态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龙八国际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样才能使林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持续发展?我们在深入分析县情、林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身边增绿的林业发展新思路。就是从身边增绿抓起,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民居环境入手,把传统意义上的对林业生态建设长周期、慢效益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紧密联系和结合起来,使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尽快造福于广大群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城绿化,先后组织实施城区乡镇村绿化重点工程,完成了环城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完成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形成环城绿色长廊,使整个县城被浓绿环绕。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场所,民居环境大为改善。身边增绿工程的实施,使广大群众充分感受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人民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这样的状况使得广大农民不愿投身林业,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和发挥。把群众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农民群众一旦从林业发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必然从根本上焕发起建设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情,必然把林业作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备加珍惜,林业的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通过对**县林业发展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林业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林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截止10月15日,共收到各旗县区林业局、局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和局领导班子成员提交的调研报告50篇,其中林业建设类20篇,资源保护类14篇,林业产业类5篇,林业改革类7篇,基层基础建设类4篇。
市林业局通过召开调研报告评审会,评出优秀调研报告26篇。这些优秀调研报告涉及林业建设、资源管理、湿地保护与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公益林管护机制、林业产业、森林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等内容。
据了解,该主题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在林业建设方面,提出了“三个转变”,即林业建设指导思想由生态为主向生态优先、突出经济效益转变,经营管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治理集约经营转变,组织形式由全民动手向专业队伍、公司制转变;
总结了目前市的四种成功沙地治理模式,针对目前治沙存在的治理难、保护难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治理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快发展沙产业等对策;
在经济林建设方面,提出了在坡耕地大力发展经济林,加大节水经济林建设力度,加强经营管理等建议;
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借鉴德援项目参与式规划、契约化管理、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等建设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增加生态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角度提出拓宽投资渠道、理顺资金运转渠道的建议。
二是在资源保护方面,围绕当前现行采伐管理制度与林业生产实际的矛盾,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简化审批环节,规范管理三个角度提出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建议;
从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实际出发,提出积极争取国家湿地保护资金,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加快国家湿地保护立法步伐的建议;
从国有、集体和个人公益林管护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护林员管理,吸纳人才强化队伍建设,改善护林员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牧民补偿机制维护公益林稳定等建议;
在规范森林公安执法方面,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等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林改后如何创新机制加强森防工作,提出了建立区域间联治联检机制、建立社会化防治机制等八个方面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基层扑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三是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针对目前林产业基地化水平低、产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对策。
四是在林业改革方面,调研提出了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完善管护机制,加强木材采伐监管,规范木材有序流转,转变政府职能等举措;
提出将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纳入新型市场主体管理,实行备案登记,出台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扶强扶大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建议。
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提出创新经营机制、盘活林地资源、承揽绿化工程、化解债务等对策和建议。
五是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基层林业站管理,加大投入,提高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展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林业站的服务品质等措施;
去年四月以来,我市林权改革工作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要求,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围绕实现五个确保的改革目标全面铺开。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为正副组长的市林业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与法规汇编》、《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典型经验汇编》,发放了166.9万份《致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派出了驻乡驻村工作组2480个、工作人员7161人,强化和落实了党政合力抓林改,落实责任促林改,突破难点推林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近一年来的上下努力,我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林业产权更加明晰。我市现有林地面积2058.2万亩,这次林改要确权发证1817.4万亩。为落实经营权,做到山有其主。各地按照林权登记发证程序,组织人员深入林农家中及山场林地核实林权情况,并张榜公示,签订林权承包合同,核发林权证。截至今年4月上旬,我市有20549个村民小组通过了林改方案,占林改任务的99.8%。有157.16万亩林地签订了林权合同,占总面积95%,有31.33万亩林地、2862宗山林纠纷得到调处。全市分山到户率达85.98%,分户登记率达89.56%,山林纠纷调处率达89.67%,分别达到了上级要求的80%以上的目标。林农高兴地说:“林权改革,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使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二是林业税费有了减轻。全市认线号文件,进一步落实了“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税费减免政策,对涉林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公示,取消了农特税、下调了木材、毛竹征收基价、规范了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对已流转的自留山、责任山,督促经营主体将林业税费减免的大头让给林农。林改启动以来,全市共免收各种不规范林业费用2868万元。林农从取消农特税、征收基价下调、规范增值税中每年可减负增收1.044亿元。林农人均增收23.69元。德兴市是全省林改试点市,林改后木竹两项减负增收2220万元,林农人均减负增收118元。
三是林业经营进一步搞活。实行了采伐指标公示制,各地木竹采伐指标全部分解到乡村组及林农,简化了采伐指标审批申报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林农,林业部门做到即审即批。公益林纳入了公共事务管理,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取消了对林农自主经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和做法,打破了木竹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放开林木价格,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销见面、价格随行就市。各地林改办公室定期向林农木竹收购指导价。
四是林权流转方面进一步规范。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规范林地、林木有序流转。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林木流转,须经过村民大会,经2/3以上村民同意,森林资源评估后依法流转。对已流转的山林,本着保持稳定龙八国际,尊重历史的原则,完善合同,调整利益分成比例,依法保护林农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五是落实配套改革方面取得进展。围绕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转变林业管理职能、确保林业部门和乡镇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和林业服务体系的配套改革六个方面展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市有10个县(市、区)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了森林公安专编,推行了林业综合执法。林业部门相继开展了竞争上岗、人员分流活动,实行“减人、减事、减开支”。婺源县将全县16个林业工作站进行了精简改革,林业工作站由原来的397人减少到81人,林业两站、森林公安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对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改制,置换职工身份2067人,促进了林业管理职能的转变。弋阳县从今年起将县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林业部门人头经费和林改经费有了保障。鄱阳县政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从2005年起对乡镇、行政村分别下达转移支付补助10万元、1万元,每年共安排转移资金1043万元,确保乡村两级机构在林改后正常运转。
这次林改之所以进展比较顺利,其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力度大,二是具体操作细,三是林农积极性高,四是配套政策好。
一是山林权属还存在一些老大难的纠纷。目前全市还有纠纷山林3.61万亩,382起未调处。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权属纠纷和跨省、市、县边界的林地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二是林改工作总体上进度较快,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全市大部分县级单位完成了林改工作量的80%以上,但也有些县进度较慢,没有达到上级要求。尤其是乡镇换届期间,有些地方对林改工作抓的不紧,影响了林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是林业经营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林农积极性不高,推行分类经营管理难度大。有的地方分山到户后,部分山林业主因长期外出务工,山林资源得不到有效管护和开发利用。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进林改工作。林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进一步强化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在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基础上,林业部门要努力克服线长面广、技术人员有限等困难,严格按工作程序做好林改文件、文书等资料的归档管理,尤其是要严格把好林权证发放关。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使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我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
(二)抓好优惠政策落实,防止林农负担反弹。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出台的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是我省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好公益林补偿对象的确定工作,把补偿资金直接、足额发放到林农手中。同时加强对林农负担的督促检查,继续取消和清理不合理收费,使林农真正得到实惠,确保林农负担不反弹。
(三)加大调处力度,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要重视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采取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等途径,积极化解矛盾和纠纷,维护林区秩序。要进一步加大对历史遗留纠纷、跨省市县界纠纷,界址权属都不清的山林纠纷等老大难纠纷的调处力度,解决一批重点难点山林权属纠纷问题。
(四)尽快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机制,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一是建立林改后期管理机制,使森林资源顺利进入市场流通,高效利用,确保林改成果不流失;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规范木材流通和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二是要做好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根据自身的生态条件和财政状况,建立稳定的投入和补偿渠道,依法使用和严格管理补偿基金。三是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促进我市森林资源流转。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通过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和“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林业”等有效形式,促进林业的发展。
1.1.1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主要调查测算20*年、20*年全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林业产业(含一、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1.1.2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调查并测算20*年、20*年度农民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与公益林保护中直接获得的补助、林农从事林业产业获得的收益以及林业促进粮食增产所增加的收入情况,预测和分析到“*”末林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
(1)收集利用现有调查统计资料:包括《20*年河南统计年鉴》、《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年河南林业统计资料》、《2003年河南森林资源清查评估报告》、《河南省情简介20*》、《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等。
(2)专项补充调查:围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方面,分20*年度、20*年度、到“*”末三个时间段,共列出52个调查项目,依托河南林业厅16个相关的职能处室单位组织调查、提出有关数据。
(1)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完成的用工量及就业人员进行推算。用工量计算标准为:
用材林、防护林造林:8工作日/亩.年,1个就业岗位/260工作日(下同);
(2)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20*年、20*年的作用主要依据全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林业促进粮食增产和涉农林业产业收入的实际数值进行推算,少数没有统计资料的项目依据经验或典型调查结果推算。20*年、20*年农业人口基数分别为6774万人和6631万人。
(3)到“*”末林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的潜力估算:主要以《河南省“*”林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参考各单位提供的预测数据,并考虑了科技进步、林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主要调查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江防护林、淮河防护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管护等工程项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1。
从附表1可以看出:我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8.7232万个,20*年30.7590个、比20*年增加2.0358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43.4752万个、比20*年增加14.7519万个。
主要调查了我省林业一、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情况。调查测算结果分别汇总于附表2、附表3、附表4。
从附表2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111.5433万个,20*年125.3680万个、比20*年增加13.8247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67.1283万个、比20*年增加55.5849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62.82%,花卉苗木业占17.67%,用材林培育占9.91%,林木育苗占8.24%,森林蔬菜培育占0.80%,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36%,林木种子采集0.21%。
从附表3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1.6115万个,20*年84.7898万个、比20*年增加3.1783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17.3923万个、比20*年增加35.7808万个。第二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4.30%,木材采运占16.10%,林产品储运保鲜占9.60%。
从附表4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8.8790万个,20*年10.3286万个、比20*年增加1.4496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19.6100万个、比20*年增加10.731万个。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内各产业类别在提供就业方面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39%,森林旅游业占31.65%,林产品市场占17.14%,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1.83%
综合附表2-4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分别是:20*年230.7571万个,20*年251.2453个、比20*年增加20.4882万个,到2010年可达到347.6*8万个、比20*年增加116.8487万个。以20*年为例,林业一、二、三产业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的贡献大小顺序依次为:第一产业占68.98%,第二产业占24.87%,第三产业占2.71%。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得出,我省林业建设为农村提供的就业岗位数,20*年为230.7571个,20*年为250.2453个,预计到“*”末可达到347.6*8个。
农民通过参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公益林管护,可直接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这次主要调查测算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地区防护林工程(含长护林、淮防林、黄河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等)、公益林管护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增加农民收入的情况。调查测算结果汇总于附表5。
从附表5可以看出:我省农民通过参与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直接获得的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分别为:20*年12.0304亿元,20*年13.3873亿元、比上年度增加1.3569亿元,预计到2010年可达到20.8727亿元,比“*”末增加8.8423亿元。
林业产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主体体现在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林业产业为农民提供就业。这次重点调查测算了林业一、二、三产业与农民增收直接相关的项目。结果汇总于附表6-8。
从附表6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245.0815亿元,20*年273.0316亿元、比20*年增加27.9500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308.9168亿元、比20*年增加63.8353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一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经济林培育占43.35%,用材林培育占33.81%,花卉苗木业占13.02%,林木育苗占7.51%,森林蔬菜培育占1.83%,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占0.42%,林木种子采集0.*%。
从附表7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8400亿元,20*年98.4232亿元、比20*年增加3.583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37.300亿元、比20*年增加42.46亿元。以20*年为例,第二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林产品加工占78.09%,木材采运占14.43%,林产品储运保鲜占7.48%。
从附表8可以看出,我省林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数量分别为:20*年9.4641亿元,20*年10.9713亿元、比20*年增加1.5*2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20.2680亿元、比20*年增加10.8039亿元。以20*年为例,第三产业各类别在增加农民收入作用大小依次是:技术信息服务占49.28%,森林旅游占35.75%,林产品市场占12.91%,森林文化产业(动物表演等)占2.*%。
综合附表6-8调查测算结果,我省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0亿元,20*年395.8133亿元、比20*年增加34.3973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比20*年增加125.9415亿元。以20*年为例,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第一产业占总收入的49.90%,第二产业占33.75%,第三产业占4.11%。
通过建立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农田小气候,促进粮食增产。据河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定位观测站调查,在豫东、豫北典型平原农区现代农业生产条件下,农田防护林可使粮食、棉花和瓜菜平均增产10%以上,油料增产6.5%以上。预计通过完善农田林网和农田防护林,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增产效能。据此,我们对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作用进行了估算,结果见附表9。
从附表9可知,我省林业在促进农业增产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20*年新增农作物产量折合人民币137亿元,20*年达到146亿元、比20*年增加9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比20*年增加12亿元。
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测算结果,可以将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对农民带来的增收和林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这两部分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直接收入,其总额分别为:20*年361.416亿元;20*年395.8133亿元、较20*年增加34.3973亿元,增长9.52%;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较20*年增加125.9415亿元,增长34.85%。全省农民人均林业直接收入及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年533.53元,占总收入的18.58%;20*年596.917元龙八国际,占总收入的18.30%。可以将林业促进农业增产带来的农民增收视为林业对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全省农民人均林业间接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20*年为7.04%;20*年为6.75%。
3.1.1调查测算结果表明,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林业共为农民提供了230.7571万个折算就业岗位,20*年提供了251.2453万个折算就业岗位,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会更加明显,预计到“*”末,林业可为农民提供487.3575万个折算就业岗位。
3.1.2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收入。包括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项目的财政补助以及从事林业产业的收入,20*年为361.416亿元,人均533.53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58%;20*年395.8133亿元,人均596.917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8.30%;2010年可达到487.3575亿元。二是间接收入。即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作物产量产生的收入。20*年为137亿元,20*年为146亿元,到2010年可达到149亿元。
3.1.3分析林业各产业类别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各产业类别的贡献很不平衡。以20*年度为例,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50%,第二产业为33.75%,生态建设为12.24%,第三产业仅占4.11%;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68.98%,第二产业为24.87%,生态建设为3.38%,第三产业仅为2.77%。这一方面说明目前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林业特别是林业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2.1从这次调查测算得出的结果,与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属于林业方面的产值被统计到其他行业,如经济林中的果品类等;二是有一部分应该统计的项目没有纳入国家统计范围。
3.2.2由于个别项目缺乏正式的统计资料,依靠各有关单位估算的数据;另外,有的项目在估算产值时,可能没有对属于林业系统的部分进行剥离,故测算结果可能会有稍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