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探索完龙八国际善我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5-11 11:51:18    浏览:

[返回]

  2023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检测统计体系。同时,该文件也明确要开发森林食品。福建省既是“大食物观”的重要孕育地,也是“森林四库论”的重要实践场。截至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4年位居全国第一,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400亿元。目前,福建省已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改目标,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林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进一步推动探索和完善我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时机已成熟。

  福建省牢记习“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多元成果。如开发资源占补平衡、资源产权流转、绿色金融服务和复合模式运行共4类森林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创新推行三明市“林票”、“碳票”制度并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色名片。其中,三明市“林票”制度、南平市顺昌县森林资源运营平台、重点生态区位管护机制、林业金融风险综合防控机制等9项林业工作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

  1.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通过品牌赋能生态产品溢价,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生态产品品牌格局。(2)构建涵盖生态环境资源、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标准体系。通过“三品一标”培育行动,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的地理标志生态产品生产。(3)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推进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健全生态产品交易流通全过程监督体系。

  2.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我省在以往的生态建设中已经取得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森林资源运营平台等涉及生态产品转化的创新成果。一方面,编制完成《福建省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探索科学统计方式,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明码标价”。另一方面,我省有效推进生态产品供需云对接,持续打造“武夷山水”等生态品牌,促进“生态+”产业持续做大,生态资源权益类交易稳步开展。

  1.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我省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林业改革等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统筹推进“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深入实施商品用材林、竹业花卉与名特优经济林、林产工业、森林旅游工程,积极扶持现代竹业、花卉苗木、林下经济项目发展。2022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74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56个集体林业重点县中,涉林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比重超过20%。

  2.创新合作营林模式。我省发挥国有林场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森林生态银行”“林票”等模式创新,推动林场与村集体、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聚合力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和林农收益。例如:2022年,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在顺昌县基础上,已在建阳、邵武、建瓯完成推广,“森林生态银行”集约经营所产生的收益较之前提高30%-50%,经营区内森林蓄积量提高35%。三明市已在全市204个村开展“林票”制度改革林业,面积13.19万亩,制发“林票”总额1.63亿元。2023年将乐县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与福建金森合作造林签约面积超9000亩,解决乡村在林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村财收入,提升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3.推动发展林业碳汇。2016年以来,福建省林业碳汇交易发展成果显著,碳汇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我省已完成林业碳汇项目合计123.9万亩,碳汇总量347.3万吨,平均成交单价14.53元/吨。三明市、南平市通过林业“碳票”“一元碳汇”等方式在林业碳汇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创新林业贷款产品。我省林业部门与金融机构密切配合,取得良好成效。(1)林业碳汇取得突破。例如顺昌县国有林场与兴业银行南平分行签订林业碳汇和远期约定回购协议,通过“碳汇贷”综合融资项目,获得2000万元贷款。(2)林业金融产品受到推广使用。我省推出针对林农的普惠金融产品“惠林卡”,对林农给予惠林卡贷款贴息,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推广“闽林通”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支持。2016年以来,福建省累计发放“闽林通”贷款超过百亿元、受益农户超过9万户。龙岩市武平县开展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试点工作,采取“林农线上提交需求,平台撮合成交,线下签约放款”模式,提高林农贷款的便利性、可得性,已发放贷款突破1亿元。

  2.推动林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我省持续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工作,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每亩保费不变的前提下,全省森林综合保险每亩保额提高了50~320元,最高可达每亩1360元。全省实行统一的保险责任、每亩保费和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其中保费主要由财政承担,承担比例达60%~90%。在财政保费补贴支持下,我省森林综合保险呈现参保率高、费率低、保额高的特点。

  (一)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有待探索。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一是培育专业评估机构。以深化沪明合作为契机,借助上海科技、人员和经验优势,重点培育省内生态产品价值第三方评估机构,协调有关部门统一核算方式。二是出台GEP的地方核算标准。生态产品及价值量化方法学包括收益转移方法、生产函数法、能值转化法、生态系统服务矩阵等方法,依据深圳、丽水、浙江龙八国际、抚州、黄山等地出台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地方核算标准,探索福建版本的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

  (二)林业生态产品市场交易规模有待拓展。加速完善林业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推动林下产业提质升级。一是打造林业生态产品“一站式”供需采购平台。依照供应信息、求购信息、招商信息等栏目,建立统一的、区域性的林业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形成一套规范的交易规则和制度,实行规模化管理与专业化经营。在平台上统一发布产品和市场信息,通过各地市政府相关部门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到平台参与林业生态产品交易。例如南平森林生态银行模式。首先,建立多元契约方式集中收储林业。林农通过单一或综合契约方式将分散的森林生态资源集中到“森林生态银行”,共有4种参与方式,分别是租赁、购买/赎买、入股合作和托管模式。①购买/赎买方式:林农不愿因继续经营的,“森林生态银行”按照市场统一的商品材价格作为定价标准,一次性买断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②股份合作方式:林农有共同经营意愿的,以林业资产作价入股,林农和“森林生态银行”按照三七分成或者四六分成,经营目的由国有林场决定。③租赁方式:林农有闲置林地的,可以将林地租赁获得租金回报。在轮伐期内,I、II类地每年支付900元/hm2,Ⅲ类地每年支付600元/hm2,待主伐时,按股份分红。④托管方式:该方式主要针对贫困户,托管期间每年有固定分红,主伐后林农将得到60%以上的分成。其次,进行专业评估。依托国有企业或专业资产评估公司实施森林资源的动态调查和详细评估。最后,统一信息管理。“森林生态银行”可以利用遥感图像对县域范围内的生态资源摸底分析,实现信息资源整合。“森林生态银行”可以通过搭建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收储单家独户的有林地和无林地,再利用平台将分散资源整合打包成集中连片的资源群,实现平台赋能、集中收储与专业经营,保障林农权益。二是树立大食物观,推动林下经济提质升级。鼓励各地相关主体,坚持大食物观依托在地化特色山地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名优土特产品,拓充森林“粮库”。例如宁德市林下经济的经验做法。2022年,宁德市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7.96万hm2,带动农户9.4万户,产值40.12亿元,经营业务主要为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如林药、林菌、林粮、林果等,以及林禽、林畜、林蜂等。宁德市建立健全林业生态产品标志管理和产品追溯体系,创建区域林业特色品牌,推动森林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周宁县因地制宜开发多元化森林食物的经验做法,做大森林“粮库”。依托广阔林下空间,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业,深入挖掘鸡、鸭、蜂等“土特产”资源潜力,推广“果-禽-蔬”“猪-沼-茶”等绿色立体循环发展产业模式,积极探索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林下灵芝、林下蘑菇、林下中草药等林下种植业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探索林业生态产业。支持福建各地依托涉林龙头企业或者国有林场,以“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乡土资源”导入林业产业,将感官体验、在地化知识体验、参与体验、休闲体验和价值认同体验有机结合,打造生态影视聚集区、生态研学教育区、生态公园休闲区、生态康养度假区、生态旅游观光区、生态田园体验区、生态工坊创意区、生态成果博览区、生态科技展示区等九大园区,促进林业生态资本溢价,实现林业生态资源整体性增值。

  (三)林业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加速推进完善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开展林业负债表编制试点,清算林木资源资产价值。负债表的编制层级包括市、区、乡镇、村4个级别。例如可以采用当量因子法进行林木资源资产价值化。二是开展生态补偿。①在福建省全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各区间之间权、责、利划分规范有效,在补偿中先提供当量因子法核算出的生态服务价值,按照20%的权重作为补偿标准,不断扩大权重比例,直到实现全部价值。②构建一种基于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总量” 与“变化量”双向视角的“生态补偿优先级”机制。根据区县行政边界将福建省林区划分为不同森林生态单元,对各生态单元补偿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排序,将生态补偿金额的绝对值转化为补偿优先级的相对值。

  (四)林业生态产品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一是加强对不同品类的林业生态产品的财政支持,进一步推广林业特色金融产品。探索建立跨地区生态“飞地经济”,形成横向生态补偿新模式,制定出台绿色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探索开发生态产品权益、收益与信用相结合的专项金融产品,如“生态资产权益抵押+质押贷”、“古屋贷”、碳排放权和排污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二是形成福建特色的林业生态产品绿色金融发展布局。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内部协同”与“外部联动”双轮驱动,以南平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中心点,辐射至三明等闽西地区作为核心圈,并以闽东龙八国际、闽南地区为外围圈,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点两圈”绿色金融发展布局,从而加强林业生态产品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三是简化林业生态产品贷款、保险等审批程序,以绿色金融拓宽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银行保险机构要改善服务,一次性告知理赔材料清单,简化小灾认定材料和程序,同时尽量缩短理赔时间,更好服务林农,承担起国有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借鉴浙江开展金融“要素保供”行动,依据我省林业生态产品发展现状,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林业碳普惠、区域林业碳汇和自愿减排市场的CCER碳汇项目开发等政策,指导金融机构配合市县地方政府做好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开发,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福建模式”。龙八国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