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这一重要论断龙八国际,指明了林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对林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为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
作为林业行业唯一央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调整战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速构建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我们提出成为“国内最大的碳汇经营实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要运营平台”,大规模引入权益性资本,大规模获取稀缺性资源,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向“双碳”战略领跑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者、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领军者、木材安全压舱石的目标努力奋进。
坚持以“国储林建设”为基石,厚植林业资产与林业碳汇本底资源。数据显示,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最少能多蓄水300立方米,1万公顷林地所含水量相当于一座300万立方米的水库,每公顷林地的泥沙流失量仅为50千克,而无林地则高达2200千克。我们坚守主责主业,认真践行林业人的初心使命,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扩大国储林建设规模,在湖南、重庆、贵州等13个省份规划储备林建设逾1.5亿亩,已完成签约6000多万亩。
坚持以“固碳增汇”为目标,实现碳汇效益与产业效益的深度融合。习强调:“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园林,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陆地大约90%的碳储存于森林之中。过去几十年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大致有54%被自然过程所吸收固定,其中以森林生态系统占大头。我们积极履行央企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社会责任,打造国家绿色发展“双碳”平台,多元化发展林木碳汇产业,提升森林资源固碳的循环能力,汇聚绿色低碳实践的强大合力,力争在未来直接持有和间接管理碳汇林4.5亿亩,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森林碳汇。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龙八国际,推动生态产品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战略双赢。林业是一个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产业。我国林业产业形态主要以集体林为主,其面积超过60%,涉及1亿农户、5亿多农民,这些林区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落后地区高度重叠,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我们坚守林业“主战场”,坚持以林“养农富农”,把低息、长期的政策性资金导入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大规模承接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让林农实现增收致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将永葆服务国家的林业情怀,牢记“国之大者”,奋力抢占资源制高点、科技制高点、政策示范点、赛道关键点,在科学扩绿、森林碳汇方法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认证体系建设、松材线虫病综合解决方案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